新足迹

标题: 试着探讨下华人孩子能否做到中高层 [打印本页]

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时间: 2017-12-20 10:21
标题: 试着探讨下华人孩子能否做到中高层
本帖最后由 酸菜小鱼1212 于 2017-12-20 12:35 编辑

我来悉尼不久,但经常听到华人孩子难以做到中高层这个论调。开个帖子说说我自己的看法,说的不对请大家多包涵

1.        做到中高层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做到中层靠能力。如果个人能力超群,样样业务都能拿的起那么做个小组长或者一线经理带带新人是很容易的。再往上就需要跨部门沟通,领导能力等,如果能够带领团队完成任务,能够有大局观抓住主要任务,能够情商高在不同部门的摩擦中既拿到资源又不得罪人,最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得罪老板。能做到这些就很不容易了,但一旦做到了,等年资足够,做个Senior Manager或Director还是可以的。大多数华人,不,应该说大多数人,就止步于此了。
做到高层靠贵人。做到Senior Manager这一层的,要人脉有人脉,要能力有能力,要领导力有领导力,其实都是好样的。那么到底挑选谁作为接班人呢?这时候忠诚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在少数几个高层中找到自己的导师,并成为他的心腹?如果在多次的政治斗争中站对队?这不仅仅是人品,还有运气,还有坚韧。华人孩子在这个阶段难免会吃亏,毕竟人都是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但其实也不乏成功者。我认识的几个,虽然是华人,但非常开明,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能跟高层聊得来并获得赏识),同时干活当然也是杠杠滴。

2.        领导力是可以养成的吗?
我觉得很难的。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来澳洲以后,有很长时间为了帮助孩子融入,只要学校的活动都参加,一周两三次PLAY DATE,天天泡在学校做义工。功课反倒没怎么辅导。结果呢,因为女儿天生一副内向害羞的性格,学习成绩一日千里,社交和运动花了几倍于学业的时间精力,也就达到平均水平而已。辅导孩子时间越长,越觉得基因才是最强大的。身边技术移民的二代,有不少是这种类型,记忆力理解力超群,喜欢阅读,运动和领导力(目前为止)平平。

3.        要不要培养领导力?
当然要。以我微薄的工作的经验来说,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比把事情做对要重要的多多了。光靠个人能力,最多就是小组长水平,所以虽然觉得孩子未必是这块料,但该教还是要教啊。唉,做父母的应该能明白这种无奈。

4.        如何培养领导力?教孩子为他人服务。
竞争与合作其实是相对的。竞争是要赢过别人,合作更多地是让别人赢。能双赢当然最好,但真实生活中坦率说双赢真的很少的。成绩好的孩子通常喜欢赢,而且习惯赢。比如一个下棋很好的孩子,可能不小心输了一盘会哭鼻子,然后自己琢磨好几天把场子找回来。这种性格都是高竞争的表现,对学习合作其实是不利的。
说实话,这是我生二胎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多了,自然不得不一边竞争一边合作。
另外生活中,也注意时时提点鼓励其为他人服务,让别人赢。有段时间每周都有两三个PLAY DATE,结束后我们常常会一起总结一下,如果做可以让大家一起玩得更开心,效果显著!

5.        如何培养领导力?--父母先做到中高层。
曾经遇到过一个对我帮助很大的老板。那时我工作很努力,每天八点前就到了,晚上一般七点半以后才离开。老板就提点说,公司有福利,餐厅每天早上有二十份免费早餐,7点半开始。然后我去吃了,发现每天去吃早餐的一大半都是头衔上有CXO的人和他们的司机。另外一小半也是各个部门特别好的人。吃早餐的时候其实并不谈工作,完全就是聊聊天,非常轻松自在。于是经常去吃早餐,于是后来跨部门沟通基本没有遇到办不成的事儿。
说实话,在这样的公司,能天天七点半和高层吃早餐,还怕遇不见伯乐?早餐的几句闲聊常常远胜过一份长达几十页精心准备的PPT。问题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偏偏没太多人做到。离开那家公司多年,我常常想起这件事,有多少人知道公司早餐的秘密呢?有多少人即使知道了又能坚持每天七点半到呢?(公司制度宽松,并不打卡,十点到的大有人在)
做到中高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巨大的挑战,这种压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从穿衣吃饭,迎来送往,时间管理,生活家庭平衡,都自有一套“秘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也是最初的“导师”。

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时间: 2017-12-20 10:22
本帖最后由 酸菜小鱼1212 于 2017-12-20 12:27 编辑

八一八我认识的几个高管。
高管A,在一家国内公司工作多年,从应届毕业生一直干成了最年轻的分公司老总。随着公司业务全球化,派到悉尼组建悉尼分公司。业务能力极强,英文一点不会,公司给配翻译。平时负责重大决策和向总部汇报。年薪不详,但绝不会低于50万澳币。
高管B,留学悉尼后自主创业。认识了一个国内大公司的大老板后,将自己的生意关了来大公司悉尼分公司当高管。英文和业务都一把罩,薪水不详,但应该不低于自主创业。
高管C,留学悉尼后自主创业,(小生意与目前业务无关),有一个国内亲戚发达了(上福布斯榜那种),请他帮忙管悉尼分公司。英文一般,业务一般,主要是忠诚度和信任度高。公司有职业经理人管,他主要看着保证职业经理人别乱花钱就行。这种成功经验不可复制。
高管D,苏格兰裔澳洲人,SYDNEY GRAMMA毕业,大学毕业后在英国和美国工作多年,一步步爬到本地公司高层。最近被一家中国公司高薪挖角。业务能力一把罩,但无法跟中国总部直接沟通,工作主要是做业务和带团队,汇报交给中国派来的人。钱多,事少,但不知他是不是也会感到玻璃天花板呢?毕竟上面总有一个中国人。
还认识几个本地的白人高管,共同特点为:名校毕业,年轻时去英国或美国总部工作多年,现在考虑到孩子成长,回到澳洲分公司做高管。

现在大家发现什么规律呢?
1.        高管的业务经验多半来自于英国/美国/中国这样的大市场。悉尼市场太小了,本身没什么大项目。水大才能鱼大。这一点不管华人澳人都一样,楼上自主创业成功的高管B是例外,但高管B不当高管本身也是个成功的老板哦。
2.        至今为止,我没有认识哪怕一个中国留学生靠在悉尼的公司兢兢业业一步一步爬到高管的。一个也没有!!!!
留学生来到悉尼都二十多岁了,在最应该积累业务经验的时候,偏偏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攻克语言关上,即使这样,也永远达不到LOCAL好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硬生生把自己煮成了一锅夹生饭。
而且做高管重要的是忠诚和信任,留学生跟国内总部,除非是老板的亲戚,不然光凭一张中国面孔又有什么优势呢?


目前为止,我对在悉尼毕业,好好干到高管保持比较悲观的态度。就像以前在国内工作过的外企。在安徽省,只能做个销售代表,因为安徽业务太小了,一般归浙江或者江苏管,在苏州只能做到销售经理,在南京可以做到大区经理,再上的位子全部在上海,包括亚太区总部,亚太以上的位子,只有去美国总部找了。

水大鱼才能大。

完。
PS:非常希望有同学能够补充,在悉尼读大学的留学生一步一步做到高管的例子,给我们一些信心。
本文仅讨论做高管的可能性。我认识大多数留学生和移民来了澳洲后生活都是很幸福嗒,做个中层一年二十几万的也很多。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轻拍哈~
PS:这也是为何,我要求女儿保持中文学习,并要达到能用中文工作的程度。不管以后在哪里上学,希望她能回上海找第一份工作。


作者: dondon    时间: 2017-12-20 10:31
先加分,回头再来讨论。这个topic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
作者: athenezhang    时间: 2017-12-20 11:19
真的觉得父母要先提升
作者: 世事无常    时间: 2017-12-20 11:42
一个人做不到,是偶然的;一个群体做不到,就不要从个体去找原因了,要找也要从群体特性去找,这么简单的逻辑!
作者: tom2010    时间: 2017-12-20 11:52
华人绝大多数都只是想自己个人好好的挣点钱,所以多是喜欢打工做技术活。

升上管理层是需要交际的,多数华人不愿意。
作者: 寧靜默    时间: 2017-12-20 12:05
赞同楼主的观点
作者: dlcat    时间: 2017-12-20 12: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xiaoc    时间: 2017-12-20 12:15
本帖最后由 maxiaoc 于 2017-12-20 13:17 编辑

华人孩子里面,成绩最好的,绝大多数选择医科,做个GP,经营好自己的一面三分地而已。读法律的都已经是迈出第一步了。
作者: Christy_BJ    时间: 2017-12-20 12:18
世事无常 发表于 2017-12-20 12:42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4902&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一个人做不到,是偶然的;一个群体做不到,就不要从个体去找原因了,要找也要从群体特性去找,这么简单的逻 ...

出来的华人大都是技术移民。能说会道的都留在国内升官发财呢
作者: FrankstonCats    时间: 2017-12-20 13:05
做到中高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巨大的挑战,这种压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从穿衣吃饭,迎来送往,时间管理,生活家庭平衡,都自有一套“秘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也是最初的“导师”。

楼主总结的特别好!
作者: KaTharina    时间: 2017-12-20 13:09
100年后有可能 也可能三五十年
作者: MissPearl    时间: 2017-12-20 13:22
确实父母自己都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作者: 小小白虎    时间: 2017-12-20 13:48
MissPearl 发表于 2017-12-20 14:22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5745&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确实父母自己都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相信一代胜过一代才好
作者: ivysydney    时间: 2017-12-20 14:09
英語溝通是硬傷阿
就算有能力 但是文化不一樣
英文怎麼說怎麼理解都不同
要爬到高層真的有難度
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时间: 2017-12-20 14:19
ivysydney 发表于 2017-12-20 14:09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6086&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英語溝通是硬傷阿
就算有能力 但是文化不一樣
英文怎麼說怎麼理解都不同

最惨的是,二代的中文恐怕是另一个硬伤,不然大批中资企业落户悉尼真的机会很多。
作者: cangaru    时间: 2017-12-20 14:21
这应该没什么吧,我认识一哥们以前是OPTUS的CEO
作者: 飞儿    时间: 2017-12-20 14:24
作为leader, 意味着愿意和有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

不知道我家大宝中学是否会继续竞选学生会职务,然后稍大些或许可以考虑加入自由党青年会,锻炼锻炼

我真心觉得一个人必须自己有热情有能力去尝试和努力,否则父母再推都用处有限吧。

从个体来讲,以自己觉得舒适的方式和节奏享受人生就好。
作者: chatchat    时间: 2017-12-20 14:48
我的中学很好很有名气,同学大都混得不错,但我同届同学只有一个做到高管,自己做生意发财的不算。总结这个同学有如下特点:
1)从小特别认真,坚持,小学就因为坚持做一事情上过报纸;
2)中学成绩不算很好,但很认真;
3)人很nice,但从年轻时候文静内向,变得豪爽外向;
4)求学经历复杂,见多识广;
5)工作经历单一,在一家金融机构做到头跳到另一家;
6)女生没有孩子
作者: maxiaoc    时间: 2017-12-20 14:49
本帖最后由 maxiaoc 于 2017-12-20 15:54 编辑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7-12-20 14:48
相信一代胜过一代才好


这个真的要从文化根子上去找原因,不但民族上,还有可能家族上。

上周遇到一个起码三四代的华裔人士,中文只有几个字词了,英文洋人都好,貌似退休前还做过一阵老师的。十分钟里面有八分钟在complain 这个人那个人,这个事那个事,就没有一句正能量,跟他说话心里太难受,听他说家里就他一个人跳出唐人街,他从小最痛苦的就是去中文学校。哎......
作者: 缓缓    时间: 2017-12-20 15:33
cangaru 发表于 2017-12-20 15:21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6189&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这应该没什么吧,我认识一哥们以前是OPTUS的CEO

华二代?
作者: cangaru    时间: 2017-12-20 15:55

估计好几代了,新加坡人
作者: viviancn    时间: 2017-12-20 16:18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7-12-20 19:36 编辑

我身边的朋友,第一代移民有好几个都已经做到中层。对第二代移民来说,会更容易。

华人孩子做到中层不会很难,只要情商还可以的话。越到上面越不用亲自动手干活,是考验怎么manage people,包括下属、上司、同事、客户、供应商。。。

很多华人除了缺少leadership skill外,还缺乏networking skill,怎么跟人build rapport,怎么跟人聊天,带a sense of humour都很重要。这些跟你的专业技能毫无关系,但对职场很重要。有些人说有些西人/印度人就会瞎扯耍嘴皮子,这也要看人。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大家也不傻,时间会证明一切。

至于高层,对西人本身来说也不容易,情商是重要因素之一。不要动不动说别人歧视你什么的,先问下自己足够优秀到跟别人抗衡没。
作者: 丛林导师    时间: 2017-12-20 16:25
从足迹帖子看华人家长的见识:

自己有收入就拼命反对福利制度恨不能完全取消,居然那么多人眼红领福利的
自己本来就是移民来的,来了后却拼命反对移民政策,恨不得完全关上移民大门
基本不容不同观念,对不同观念持赶尽杀绝的态度
etcetcetc...

这样的家庭环境很难培养出能做中高层的下一代啊
作者: 飞儿    时间: 2017-12-20 16:30
丛林导师 发表于 2017-12-20 17:25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7206&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从足迹帖子看华人家长的见识:

自己有收入就拼命反对福利制度恨不能完全取消,居然那么多人眼红领福利的

确实都不能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

我猜越是高层次的leader, 越要有胸襟和远见。
作者: tharin    时间: 2017-12-20 16: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飞飞鱼    时间: 2017-12-20 18:30
本帖最后由 飞飞鱼 于 2017-12-21 16:39 编辑

我是技术移民过来半路出家的,周围的朋友中层管理拿到二十多万的很少,很少。。。
负能量的说,就跟我对一些岗位工资的评价一样,如果按工作时间和压力,相当多的专业工作者下了班继续去开出租车,做night shift,或者做代购的话,税后收入应该也能差不多的
作者: nizhiwozhi    时间: 2017-12-20 18:47
本帖最后由 nizhiwozhi 于 2017-12-20 19:53 编辑

中国人太不团结了,有的人见到白人就跟见到金子一样,看见中国人就像见到苍蝇一样。有时候觉得当中国人真可怜。
作者: rachelwang528    时间: 2017-12-20 18:50
飞飞鱼 发表于 2017-12-20 19:30
前年去听Usyd EMBA的课程推荐,校方请了四个成功人士在台上清谈聊天,两个Asian,两个白人,四个人当中有两 ...

太泄气了
作者: viviancn    时间: 2017-12-20 19:25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7-12-20 21:24 编辑
飞飞鱼 发表于 2017-12-20 19:30
前年去听Usyd EMBA的课程推荐,校方请了四个成功人士在台上清谈聊天,两个Asian,两个白人,四个人当中有两 ...


高层职位的复杂性跟公司规模有很大关系。在大型公司接触CXO的机会自然会比在中型公司接触CXO的机会少。澳洲中小型business雇佣了70%的劳动力(private non-financial sector)。
[attach]1833985[/attach]
作者: chatchat    时间: 2017-12-20 19:34
虽然能在大公司爬到高层确实不容易,但国人对中小生意人还是有偏见的,我自己也有 即使在国内,我那些做生意的同学日子比做高管的要舒服得多,尽管他们经常需要装孙子。
在美国,人说起受尊重的职业,business owner紧跟professionals
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时间: 2017-12-20 20:15
做高管和自主创业完全两码事。
在大公司做高管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专业要求高,但个人几乎不承担风险。
自主创业工作自由度大,门槛低,但风险高,赚得赚死,赔得赔死。
谈不上哪条路更好。
本贴仅针对华人在澳洲做高管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时间: 2017-12-20 20:22
我的担忧是,澳洲市场太小了,拿得出手的项目很少。年轻人能锻炼的机会有限!

我知道的几个高管,都是年轻时去英国美国中国这种大型市场拼杀过,有多年项目管理经验,有总部的人脉,等四五十岁再回澳洲当高管。

有几人是从澳洲这个小巿场一路升上去的呢。特指跨国公司的澳洲分部哈,对澳洲众多中小企业高管了解不多。
作者: viviancn    时间: 2017-12-20 20:32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7-12-20 21:54 编辑
酸菜小鱼1212 发表于 2017-12-20 21:22
我的担忧是,澳洲市场太小了,拿得出手的项目很少。年轻人能锻炼的机会有限!

我知道的几个高管,都是年轻 ...


跨国公司的澳洲分部在200人以下也就成了中型企业。

做100多人的中型公司CXO和做大型公司的CXO还是不一样,虽然你都可以说是高管。说组织结构图下有多少headcount更容易衡量。

还真认识一个一路走上去的高管。在某投行工作了有20年左右,目前是某部门的大头,向CEO report,而且还是普通公校毕业,是个西人。
作者: 丛林导师    时间: 2017-12-20 20:39
chatchat 发表于 2017-12-20 20:34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8328&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虽然能在大公司爬到高层确实不容易,但国人对中小生意人还是有偏见的,我自己也有 即使在国内,我那些 ...

在官本位国度里,除了官位,再多钱都是孙子

而重商的社会里掌握财富的人成为社会的主导,政客都只是代理人。 从官本位国家里来的我们,心底里的价值观很难抹去。
作者: menmen27    时间: 2017-12-20 21:03
与其说培养孩子做到中高层,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做一个well rounded的人(我这里指的是技术强,心理素质好,有远见,而且能和任何人都能沟通的人)。一般有这些能力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其实很多在职场上有用的soft skill一般不是在学校或公司培养出来的。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出去多多接触社会,不要只是专注读书和学校的活动。我接触的很多高层社会经验都很丰富,兴趣爱好也很广泛。
作者: 飞儿    时间: 2017-12-20 21:26
menmen27 发表于 2017-12-20 22:03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8909&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与其说培养孩子做到中高层,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做一个well rounded的人(我这里指的是技术强,心理素质好, ...

很多时候,父母站的高度,或许决定孩子飞的高度
作者: Zr_courage    时间: 2017-12-20 21:35
世事无常 发表于 2017-12-20 12:42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4902&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一个人做不到,是偶然的;一个群体做不到,就不要从个体去找原因了,要找也要从群体特性去找,这么简单的逻 ...


作者: brahmasky    时间: 2017-12-20 21:48
先探讨一下出发点 - 为什么要做到中高层,或者更直接一点,为什么要孩子或者说华二代做到中高层?是因为收入、地位还是想让孩子做一个领导者将社区或者社会带向更好的未来?

从收入和地位来说,中高层或者准确的说大公司的中高层收入确实不菲,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不小。楼主和不少人已经提到这个跟个性和机遇都有关系。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注意一下培养孩子在学习之外的东西,比如说怎样更好地安排时间,怎样更好地跟家人朋友陌生人相处,怎样和团队合作把一件事做好做大,还有怎样做对的事?
另外一方面,创业其实也是一种更好的个人能力锻炼方式,如果目的不是为了前的话。

如果是从政,那或许父母应该多让孩子接触时事,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进一步去参与社区的各种大小活动,让孩子真正对这些事务感兴趣。

最后顺便问一句,这些要求华一代或者华一代的父母都做到了么
作者: dondon    时间: 2017-12-20 21:59
不知道楼主说的高层是不是指,跨国公司里的CEO,政府机关里的General Manager,高校里的校长之类的。。如果是,那我觉得别说华裔ABC难做到,就是当地人做到的也不多。。老实说要想做到这些职位要么在本地特别有人脉,要么就是有欧美工作经验。。要么最重要的也是华人占优势的就是做中国企业外国分公司,或者外国企业中国分公司的高管。。那这需要好的中国文化背景和中文听说读写能力。
但是地区director,部门经理和大学教授,做到这些的一代华人还是有的。。

在我的经验里凡是能做到领导的,别管是中层还是高层基本都是从基层干出来的的,工作都很勤勉,业务能力也很强,但是要做到高层,人脉就很重要。当然经营这个人脉不止要能说会道,而且手里要有资源才行。这个资源可以是钱,也可以是i技术本事。。。

但是无论孩子能不能做到,我们如果有能力都想尽力培养一下,我家孩子也是那种比较害羞的,我们在社交和各种活动上花的时间也远远大于学习时间,孩子是跟以前比提高了不少,但是仍然算一般般,不过我想家长慢慢提点着,people skill会慢慢提升的。。

PS,我觉得这个论坛里的奇思小妹妹,将来做跟中国文化相关的工作,大有优势。。 可惜我闺女中文是达不到这个水准了。。
作者: mlstring    时间: 2017-12-21 06:05
应该是人脉。华人家庭哪有那么多人脉呀。
作者: plainbbs    时间: 2017-12-21 07:22
还有这么多人嫌澳洲市场小,怎么也几千万人口啦
看起来足迹网友都是胸怀大志,想的都是通用丰田那样的世界级大企业
作者: lwzdew    时间: 2017-12-21 08: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lily    时间: 2017-12-21 08:02
plainbbs 发表于 2017-12-21 08:22
还有这么多人嫌澳洲市场小,怎么也几千万人口啦
看起来足迹网友都是胸怀大志,想的都是通用丰田那样的世界 ...

不是啦。楼主也看到了许多落户悉尼的中资企业的机会....还希望孩子能回到上海找到第一份工作呢.....
作者: lauraineyan    时间: 2017-12-21 08:37
见过CXO有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越南,甚至印度的第一代移民,华人非常非常少。

作者: cangaru    时间: 2017-12-21 08:56
lwzdew 发表于 2017-12-21 09:01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0475&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哈哈optus ceo都是新电的新加坡人,它家的ceo从几年前开始 只能是新加坡人,还是靠脸吃饭一样的,你确定 ...

不是哥,是哥们儿,大学里认识的比较熟而已
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时间: 2017-12-21 09:34
两千多万人口也就跟上海一样啊,而且还分散在辣么大的面积上。所以凡是跟用户数量有关的商业模式都发展的不怎么好。大多数跨国公司澳洲分公司不过执行总部策略,也拿不到什么大项目做。

澳人有些观念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不少白人小孩大学期间满世界去旅游,给人家当英文老师开阔眼界。
大学毕业到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所以澳人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成材率是很高的。
四五十岁以后拖家带口回来当高管追求生活工作平衡。一直待在澳洲的那帮子怎么竞争得过?

我只是想探讨下华二代成为高管的可能性而已。
不同国家的工作经验,能过去大的平台上历练,肯定是加分项。

作者: lwzdew    时间: 2017-12-21 13: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aoli0111    时间: 2017-12-21 13:20
lwzdew 发表于 2017-12-21 09:01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0475&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哈哈optus ceo都是新电的新加坡人,它家的ceo从几年前开始 只能是新加坡人,还是靠脸吃饭一样的,你确定 ...

你太实在了
作者: zhaoli0111    时间: 2017-12-21 13:22
lauraineyan 发表于 2017-12-21 09:37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0660&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见过CXO有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越南,甚至印度的第一代移民,华人非常非常少。
...

所以,结论就很尴尬了。都不知道怎么总结答案了
作者: cangaru    时间: 2017-12-21 13:44

虽然他比我大很多,他在大学客串讲师的时候,我还是学生
作者: 飞飞鱼    时间: 2017-12-21 14:28
cangaru 发表于 2017-12-21 14:44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3045&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虽然他比我大很多,他在大学客串讲师的时候,我还是学生

Allen Lew

CEO,

Optus

Mr Lew was appointed CEO Consumer Australia and CEO Optus on 1 October 2014.

Prior to that, Mr Lew was CEO Group Digital Life where he has transformed the Group into a leading player in the digital ecosystem. He was also Country Chief Officer Singapore, acting as the principal liaison with local and regulatory bodies.

He began his career with the Singtel Group in November 1980 and has served in various senior management positions both in Singapore and overseas. His first overseas posting was to Advanced Info Service Public Company Ltd (AIS), Singtel’s regional mobile associate. He was the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f AIS for three years before his posting to Optus in late 2001, initially as the Managing Director of Optus Mobile and later as Managing Director of Optus Consumer Business. He returned to Singapore as CEO Singapore in 2006 and held that position until March 2012.

Mr Lew is the Chairman of the AIS Executive Committee and a Board member of the Energy Market Authority in Singapore.

He holds a Bachel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under a Colombo Plan Scholarship and a Master of Science (Management) from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
作者: Mocking    时间: 2017-12-21 14:34

哈哈,前面那个哥们真是张嘴就来。
作者: cangaru    时间: 2017-12-21 15:06

谁说是Allen Lew了,这个是近几年才来的
作者: 飞飞鱼    时间: 2017-12-21 15:18
好吧
作者: cangaru    时间: 2017-12-21 15:27

有兴趣你可以查查其他在optus做过Chief Officer的,在悉尼的大学客串讲师教授,比如那个姓Chew的,不是这个姓Lew的

the point is很多华人都到高层职位的,有能力有魄力
作者: hondaeuro    时间: 2017-12-21 15:30
brahmasky 发表于 2017-12-20 22:48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9261&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先探讨一下出发点 - 为什么要做到中高层,或者更直接一点,为什么要孩子或者说华二代做到中高层?是因为收 ...

华一代都在为了活着,赚钱,给二代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努力。。谁不想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而从不担心生计呢?这才为什么华二代有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作者: 飞飞鱼    时间: 2017-12-21 15:37
本帖最后由 飞飞鱼 于 2017-12-21 20:57 编辑
viviancn 发表于 2017-12-20 20:25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8275&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高层职位的复杂性跟公司规模有很大关系。在大型公司接触CXO的机会自然会比在中型公司接触CXO的机会少。澳 ...


大V是个数据控啊!
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时间: 2017-12-21 18:12
飞飞鱼 发表于 2017-12-21 15:37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3869&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大V是个数据控啊!

嗯,是这样的。因为澳洲人口基数,市场规模和劳动力匮乏的情况很特殊。一个四五 ...

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现在的教育思路吧
作者: scott.songgps    时间: 2017-12-21 18:58

作者: Pippa    时间: 2017-12-21 19:03
我觉得随着澳洲经济亚洲化,华人二代孩子机会多的是。现在为什么做不到。太简单。中资公司会从国内找自己信任的人过来。澳资的找本地人,欧美的一样找自己人过来。
作者: viviancn    时间: 2017-12-21 19:08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7-12-21 20:17 编辑
飞飞鱼 发表于 2017-12-21 16:37
大V是个数据控啊!

嗯,是这样的。因为澳洲人口基数,市场规模和劳动力匮乏的情况很特殊。一个四五 ...


客观的数据总比道听途说或论坛上谁的朋友说的可信吧,当然数据也有它的局限性。

你说的靠上下级关系让人干活的leadership style是利用coersive power,在中国的父权文化环境中适应,西方现代的leadership style提倡leader去influence followers,适合民主环境。一方面也是因为西方社会法律完善,想合法炒掉员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对于underperforming的员工不是想让人走就让人走那么简单。有些时候也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或personality的问题。所以,人是企业资源中最难管的。好消息是,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机器人是取代不了CXO的

不知你有没看过这篇文章。small talks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不论是在平时的工作环境,还是参加networking functions,是跟人build rapport的途径之一,也是堂而皇之八卦的理由
http://m.scmp.com/comment/insigh ... ll-talk-too-awkward

作者: Pippa    时间: 2017-12-21 19:10
再说一点,华人培养孩子太重视读书成绩,这点确实和西方文化不同。如果希望孩子能在本地公司有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做本地孩子做的事情吧。问题来了,你愿意吗?人只有一个脑子,他如果以中式价值观培养,你如何期望他能在西方文化盛行的地方如鱼得水?这是一个选择问题
作者: 缓缓    时间: 2017-12-21 19:23
Pippa 发表于 2017-12-21 20:10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5228&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再说一点,华人培养孩子太重视读书成绩,这点确实和西方文化不同。如果希望孩子能在本地公司有更多的机会, ...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看《大闹天宫》《三国演艺》,一到冬天就在校服里穿上棉毛裤,中午饭保温杯里带饺子,父母祖父母经常教育不要惹事不要出头只管好自己,不要跟“坏孩子”去野,怎么做到这里的公司高层。

以上就是我家二代的现状。改都来不及

小童家长千万慎重
作者: Pippa    时间: 2017-12-21 19:48
D妈妈 发表于 2017-12-21 20:23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看《大闹天宫》《三国演艺》,一到冬天就在校服里穿上棉毛裤,中午饭保温杯里带饺 ...

我觉得是硬币的两个面。中西文化各有好处。做高管未必就是最好的路。一定要按这个标准来要求,只能鼓励孩子按本地人价值观生活。
作者: dondon    时间: 2017-12-21 19:59
D妈妈 发表于 2017-12-21 20:23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看《大闹天宫》《三国演艺》,一到冬天就在校服里穿上棉毛裤,中午饭保温杯里带饺 ...

小D将来正是可以做跟中国文化相关的东西呢?
我家ABC孩子小学,现状是中文都不怎么说了,从不看中国电视剧,看不懂。冬天穿短裤,露着腿也不嫌冷。怎么劝都不加衣服,嫌热。不爱吃中餐,爱吃三明治,沙拉, pizza,意大利面。
我有时候也想,这可咋办捏?
作者: 冬迹之樱    时间: 2017-12-21 20:10
丛林导师 发表于 2017-12-20 17:25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7206&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从足迹帖子看华人家长的见识:

自己有收入就拼命反对福利制度恨不能完全取消,居然那么多人眼红领福利的

受这种家庭影响大的孩子,进入社会后会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主流格格不入的

其实,在中学,如果与同学交流多的话,也能感受到差距了

足迹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家长呢?

作者: 冬迹之樱    时间: 2017-12-21 20:14
酸菜小鱼1212 发表于 2017-12-20 21:22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8673&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我的担忧是,澳洲市场太小了,拿得出手的项目很少。年轻人能锻炼的机会有限!

我知道的几个高管,都是年轻 ...

无论什么民族什么人群,高管毕竟是极少数

个人除了有天赋(高智商,高情商,口才好),还要有极强的成功欲望

作者: 缓缓    时间: 2017-12-21 20:17
dondon 发表于 2017-12-21 20:59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5547&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小D将来正是可以做跟中国文化相关的东西呢?
我家ABC孩子小学,现状是中文都不怎么说了,从不看中国电视 ...

做中西文化交流这类工作,其实和高管也没太大关系。

吃啥穿啥也只是表象的东西。

个人觉得最关键是第一代移民的谨慎的偏右的心态。
作者: 飞儿    时间: 2017-12-21 20:18
冬迹之樱 发表于 2017-12-21 21:14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5666&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无论什么民族什么人群,高管毕竟是极少数

个人除了有天赋(高智商,高情商,口才好),还要有极强的成功 ...

赞同。

自己的passion 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虽然很多折腾娃的主意,我从来不勉强他们,让他们舒服做自己就好。
加上自己资质普通,实在不敢奢望娃发生基因突变
作者: 冬迹之樱    时间: 2017-12-21 20:21
dondon 发表于 2017-12-20 22:59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39313&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不知道楼主说的高层是不是指,跨国公司里的CEO,政府机关里的General Manager,高校里的校长之类的。。如果 ...

人脉确实很重要,但是,未必是靠家庭关系得来的。
我儿子的高中同学(家境可以说不好的),在大公司工作两年,得到很不错的职位提升,而且琢磨出相当令人惊叹的晋升策略。
这个孩子高中是学校的 vice captain.

我认为关键是他有追求成功的强烈欲望,和他能力差不多的人多得很

作者: viviancn    时间: 2017-12-21 21:11
冬迹之樱 发表于 2017-12-21 21:21
人脉确实很重要,但是,未必是靠家庭关系得来的。
我儿子的高中同学(家境可以说不好的),在大公司工作 ...

的确如此,有些人是天生leader的气质。看看我的大学同学中,当年做过学生会主席的几个同学,现在也都已经做到很不错的位置。有个同学已经做到财富500强某公司亚太地区的VP位置了。

有些星座的tz特别有leader气质
作者: bhua9    时间: 2017-12-21 21:19
D妈妈 发表于 2017-12-21 20:23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5313&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看《大闹天宫》《三国演艺》,一到冬天就在校服里穿上棉毛裤,中午饭保温杯里带饺 ...

其实可以从家庭的模式可以基本判断出来每个家庭的孩子是更中式的文化取向还是西式文化取向.

三代同堂的华人家庭, 必然偏中式文化倾向.
选择不和老人同住的小家庭, 可能更偏西式文化倾向.


作者: chlily    时间: 2017-12-21 21:22
Pippa 发表于 2017-12-21 20:48
我觉得是硬币的两个面。中西文化各有好处。做高管未必就是最好的路。一定要按这个标准来要求,只能鼓励孩 ...

所以融入才是寻求发展的硬道理。
作者: 冬迹之樱    时间: 2017-12-21 21:30
viviancn 发表于 2017-12-21 22:11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6132&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的确如此,有些人是天生leader的气质。看看我的大学同学中,当年做过学生会主席的几个同学,现在也都已经 ...

我要是说每个星座都有leader 呢?
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时间: 2017-12-21 21:31
在生活中接触过几个华二代华三代,感觉跟国内孩子和西人小孩还是不太一样。非常善良有礼貌,但总觉得少了几份激情和血性。追求安稳的多,年少轻狂的少。

小样本无代表性哈。纯属个人感觉。
作者: 飞儿    时间: 2017-12-21 21:37
bhua9 发表于 2017-12-21 22:19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6188&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其实可以从家庭的模式可以基本判断出来每个家庭的孩子是更中式的文化取向还是西式文化取向.

三代同堂的 ...

我家娃和我父母住的时间比较短,最大影响是被喂胖了

文化方面我们或许是典型的西方价值观为主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多尝试和体会不同的事情。。。。但是以自己觉得舒适和享受为限度,不勉强自己。

作者: zzn    时间: 2017-12-21 22:06
D妈妈 发表于 2017-12-21 20:23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5313&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看《大闹天宫》《三国演艺》,一到冬天就在校服里穿上棉毛裤,中午饭保温杯里带饺 ...

我家的,自己读不懂大闹天宫,三国演义,冬天不穿棉毛裤,保温杯里的饺子也不愿带了,平时父母唠叨: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会关心同学,“坏孩子”自己要知道怎么对付... 也没有用,我看将来也做不了高管的。有些是天性,没法改变的。
作者: Pippa    时间: 2017-12-21 22:53
chlily 发表于 2017-12-21 22:22
所以融入才是寻求发展的硬道理。

看你想融入哪边吧。融入中国也是个选择
作者: chlily    时间: 2017-12-22 05:28
Pippa 发表于 2017-12-21 23:53
看你想融入哪边吧。融入中国也是个选择

既然是在西方世界中生存竞争那么必须要融入本地选择和本地人一样的价值观。所以为什么要融入融入融入。不要说成为一名公司里的中层高层,哪怕选择在本地做生意也得了解西人的喜好,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等。除非只做华人生意。同样现在有那么多的华人家长选择住华人区,送孩子去华人多的学校,课后补习,周末学中文,回家看中文电视这些可能还是希望孩子今后成为传递中西方文化的使者吧……
作者: chlily    时间: 2017-12-22 05:33
酸菜小鱼1212 发表于 2017-12-21 22:31
在生活中接触过几个华二代华三代,感觉跟国内孩子和西人小孩还是不太一样。非常善良有礼貌,但总觉得少了几 ...

孩子什么样看父母就知道。你觉得华二代华三代缺乏激情,追求安稳跟自身性格,家庭教育有关。
作者: dondon    时间: 2017-12-22 06:12
酸菜小鱼1212 发表于 2017-12-21 22:31
在生活中接触过几个华二代华三代,感觉跟国内孩子和西人小孩还是不太一样。非常善良有礼貌,但总觉得少了几 ...

澳洲社会整体追求安逸的就多,很多local也这样,比较注重休闲娱乐,我来了这些年思想也改变不少。以前我老觉得澳洲大学不够好,想着孩子将来一定要去欧美读书,现在也不愿意送了,除非孩子自己愿意去,否则费那个劲干嘛。
作者: dondon    时间: 2017-12-22 06:17
今天跟老公说起来高管的事情,结果老公说做高管干嘛,压力那么大,当个小学老师不挺好的,轻松 v 稳定,平时想干嘛就干嘛?
这是不是就是楼上说的极右思想呀。
作者: maxiaoc    时间: 2017-12-22 06:20
华人孩子普遍“狼”性不够。华人群体,看上去属“羊”的居多。个别几个有“狼”性的,也找不到老“狼”来带。
作者: yuxuanlin    时间: 2017-12-22 06:33
我对孩子做不做高管没要求。

一生短暂,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 开心快乐面对生活的一切, 就好了。

再高的管, 一样要面对狗血的婚姻, 背后下刀子, 一样面对生老病死。
作者: dondon    时间: 2017-12-22 06:48
maxiaoc 发表于 2017-12-22 07:20
华人孩子普遍“狼”性不够。华人群体,看上去属“羊”的居多。个别几个有“狼”性的,也找不到老“狼”来带 ...

有狼性的在国内蹲着呢,基本不会出国。因为在国外自然是吃不开的。
其实如果寻求发展肯定是国内要好,在国外受语言,文化和种族限制。

作者: dondon    时间: 2017-12-22 06:54
华人孩子要求大发展,去国内比较好,包括移民一代也是这样。有时候我看到有人说为了孩子教育移民国外,我就想要是真想孩子大发展就不要移民,尤其是男孩。如果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安逸的人生,那国外还是不错的。
作者: dondon    时间: 2017-12-22 07:01
送孩子出来后再回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普通人家庭很难做到。

不过根据楼主说的高管的定义该属于金领阶层,对于普通中产来讲如果能达到的话,那也该是鲤鱼跳龙门,实现阶层跨越了。


作者: dondon    时间: 2017-12-22 07:13
我觉得澳洲孩子活的太轻松了,我记得楼主说过让孩子回国上学这件事情,我记得孩子早上6点就起来赶bus,晚上写作业到10点,我知道楼主孩子跟我家孩子一样大的,所以当时就很吃惊与这种吃苦精神,我想有了这个精神,你家孩子已经在通往高管的路上了:)。
我对孩子总有很多不忍心,大概跟我自己不求上进也很有关系。因为孩子要考精英了假期就让孩子在家做点作业,结果孩子一做不是脚疼就是腿疼,就是手累了。一过来跟我说我就说那就别做了,歇歇吧。结果爸爸已在家带孩子我发现孩子做的作业量是我让孩子做的一倍还要多。
作者: viviancn    时间: 2017-12-22 07:26
Penny Wong就是很好的代表,出生在马拉西亚的华人,不但冲破(女性)玻璃天花板,还冲破(亚裔)竹子天花板。
作者: maxiaoc    时间: 2017-12-22 07:30
viviancn 发表于 2017-12-22 08:26
Penny Wong就是很好的代表,出生在马拉西亚的华人,不但冲破(女性)玻璃天花板,还冲破(亚裔)竹子天花板 ...

她付出的代价也很大,而且最关键的是她父母离婚,母亲是澳洲人,文化上更亲澳洲。
作者: jeanzsong    时间: 2017-12-22 07:32
酸菜小鱼1212 发表于 2017-12-20 11:22
八一八我认识的几个高管。
高管A,在一家国内公司工作多年,从应届毕业生一直干成了最年轻的分公司老总。随 ...

楼主的建议有一定道理,我朋友的孩子还算优秀吧,工作4年做到经理了,一切顺风顺水的,但是不甘心,跑到上海工作去了(还是做经理),看他以后怎么发展?但是如果我有一个女儿的话我还是想让她过得轻松点,先解决个人问题,我好多朋友的女儿到现在30多了还单着呢?父母都急死了
作者: winover    时间: 2017-12-22 07:45
公司大股东啥时候是中国人了 高管就差不多是中国人了 这和领导力关系不大,和经济实力关系很大 毕竟股东的钱 要找个信任的人 而自己种族一般比较有好感
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时间: 2017-12-22 07:45
dondon 发表于 2017-12-22 07:13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7841&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我觉得澳洲孩子活的太轻松了,我记得楼主说过让孩子回国上学这件事情,我记得孩子早上6点就起来赶bus,晚上 ...

小时候吃的苦不叫苦。

但我家娃近视了,代价也是很大的
作者: yuxuanlin    时间: 2017-12-22 07:48
viviancn 发表于 2017-12-22 08:26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7919&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Penny Wong就是很好的代表,出生在马拉西亚的华人,不但冲破(女性)玻璃天花板,还冲破(亚裔)竹子天花板 ...

如果她/他是所谓的华人代表

为个人情愿我孩子普通再普通, 活得自然自在。
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时间: 2017-12-22 07:52
D妈妈 发表于 2017-12-21 19:23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5313&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看《大闹天宫》《三国演艺》,一到冬天就在校服里穿上棉毛裤,中午饭保温杯里带饺 ...

如果以后小D的客户有来自中国的,就知道从小看三国演义是多么有优势的事了
作者: yuxuanlin    时间: 2017-12-22 07:53
虽然我恨不喜欢菲王, 但是我喜欢她对她女儿说的话, 如果真是她说的

你可以不乖, 你不可以坏。

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我们支持他们找到一生爱的事情, 找到一生可以好好生活的伴侣

其他真的都是浮云, 来了澳洲, 放下功利, 活自己。

从父母做起, 让孩子多些快乐, 做自己。
作者: 飞儿    时间: 2017-12-22 07:55
chlily 发表于 2017-12-22 06:28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7474&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既然是在西方世界中生存竞争那么必须要融入本地选择和本地人一样的价值观。所以为什么要融入融入融入。不 ...

介个。。我觉得保持华人自身文化特点,和培养理解包容其他文化应该不矛盾哈。。只是不要以为华人文化独大就好了。

父母对孩子小时候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见识的培养和潜移默化影响,或许很关键。
作者: 飞飞鱼    时间: 2017-12-22 07:56
本帖最后由 飞飞鱼 于 2017-12-23 12:12 编辑
viviancn 发表于 2017-12-21 20:08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5210&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客观的数据总比道听途说或论坛上谁的朋友说的可信吧,当然数据也有它的局限性。

你说的靠上下级关系 ...


谢谢大V,我研究下。


作者: 飞儿    时间: 2017-12-22 07:59
yuxuanlin 发表于 2017-12-22 08:53 [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0748070&ptid=1385850" target="_blank">
虽然我恨不喜欢菲王, 但是我喜欢她对她女儿说的话, 如果真是她说的

你可以不乖, 你不可以坏。

堪破人生真谛很不容易的。。

其实一个人的自由,首先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大过功利心的自由。。。




欢迎光临 新足迹 (https://oursteps.co/bbs/forum.php/[size=4][size=14px][url=http:/www.oursteps.com.au/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